• 首页
  • 产品经理学习
  • 读书

胡澈|用文科生思维理解世界

只要你愿望够强烈,一切都会为你让步

心理学

承认自己犯错有多难?——读《暗时间》

2013 年 6 月 30 日 by 胡澈 5 Comments

今天看了刘未鹏的书《暗时间》,发现许多想法都不约而同。因此看到《逃出你的肖申克》一文时,心有戚戚焉。

文中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我个人经历中最有感触的便是这一个事情:人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。 刘未鹏在书中的解释是这样:人有两个大脑,一个负责情绪,一个负责理智。大多数情况下,人们总是被情绪大脑去“要挟”或者“诱使”做某事。

比如为了面子在公共场合发怒——实际上理智地说,这样的行为反而是很失面子的。但大部分人依然愿意情绪化;比如在判断该学习还是该游戏的时候,情绪大脑会优先给出答案——打游戏,在强大的情绪大脑面前,理性大脑很容易屈服。然而还会出现另一种焦灼的情况,脑子里面有两个小人在打架。为了尽快缓解这个问题,理性大脑往往屈服了之后,还会给自己找一个心安理得的理由:“玩游戏可以让我工作更有效率!我现在不玩游戏,学习也用不上心不专心,还不如直接打游戏呢!”

不知道各位朋友是否遇到过类似的场景?估计你们不愿意承认自己被情绪大脑挟持了,在情绪大脑面认输了。这就是另一个有趣的问题:为什么人不愿承认自己犯错了?

我的故事

我从小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,虽然不爱说话,但是心里都很清楚要做什么。因为成绩也好,所以也没有人会找理由批评我一顿,导致我有些许自恋和自得——这种自得一直到现在都没消除,让许多人觉得我“这个人挺拽的”。实际上,我并非一直如此——小时候的自得,是因为觉得学习很简单,我比别人聪明,现在的自得是因为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,有自己的原则和信念。

导致我发生这种转变的因素,究竟是时光呢,还是环境呢?其实都不是,成长这东西不是线性的,不是随着年龄就会长大的——心理年龄相对于生理来收,简直就是另一个平行宇宙。我之所以发生了这些转变,和我前几年的生活发生了许多事情,有重大的关系。

1 )承认自己的失败

我初中的成绩一直是年级前10,但中考却相差两分去一中(当时市里最好的中学);我的高中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,高考以为可以轻松上一本(当时梦想是武汉大学和复旦大学),但实际上我离二本线还差2分,于是我去念了一个三本学校。

这只是一系列失败中的两个关键点,其中还不包括我个人对于感情、学习等等的失败。总之,那段时间我称之为“黑色青春”。如果早点多看书学习,早点意识到承认自己的错误,我估计高中就开始学习编程,或者学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。现在后知后觉,已经浪费了许多时间,当然,这些是后话。

为什么会提到这两个关键点呢?相信每一个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的人都会心里默默认同,这两个东西坑了我们太久了。

回到话题,正是这系列的失败,我的信心被打得粉碎,家里也并不会安慰我(传统教育如果可以进化到理性层面,那得多放心孩子),当时还没发育完全,又总是被欺负,导致整个人根本没有心思学习,也没有空去想清楚这些问题。浑浑噩噩地读完高中,来到三本学校——我开始决定承认自己的错误了。

承认自己的错误有多难?我心里斗争很多次,我怎么可能承认自己错了呢?一定是改卷老师不好,一定是别人老是让我无法专心学习(归咎于外因)。回到家里,一定是家里总是骂我,父母也看不起自己,所以我觉得自尊受到了不公平待遇,这是导致我不能专心学习的原因(还是归咎于外因)。总之,一切都是外因。

刘未鹏解释说,只要我们的情绪大脑首先认定了一件事情,我们那点可怜的理性思维便很容易屈从于情绪大脑发下的命令——把事情往利于自己的方向解释。

在自我辩护中,这种归咎于外因的情况很常见——难道真的不是找不到自己的原因吗?大多数还是不愿意承认吧!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,总是希望做顺从和迎合自己的事情。但高考的事情的确打击太大了,尤其是这种高考不上一本便要回家打工的社会环境压力,让我到了大学依然一蹶不振。最有意思的是,当时我内心依然觉得自己很牛逼,毫无依据地牛逼。

我是如何尝试图承认自己的错误呢?一是多看书,二是多找有经验的人聊天。当时我和几个老师都玩得不错,学习到了许多东西。三是重新塑造自己对于世界和价值的认识——所谓的认识自我。

2 )认识自我

我常常对我的好朋友说,你郁郁不得志,你可以抱怨,但你一定要尝试去认识自我——认识自我,并非是看到自己多么优秀,而要批判而理性地看待自己,旁观自己。毕竟,与其让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,不如自己试着去发现自己的错误,去承认自己的错误。

承认自己的错误有什么大不了——别人可能会笑话你,但是不承认更加会笑话你,还会觉得你傻;自己内心承认自己犯错,不过是和自己微薄的自尊过不去。如果内心对自己都不坦诚,自己欺骗自己,最后如何进步呢?在积极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方法:当你觉得受不了的时候,可以想想最差也不过是这个结果,大不了怎么这么地。

于是,我开始承认错误,先从自己内心出发,每天反省自己的过错,强制自己改正——千万不要找理由推脱,错了就是错了。这个在西点军校似乎也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。这个是寻找内因的过程。

分析外因则是我从看书,向他人讨教中获得——有时候自己没错,因为外因发生了错误,该怎么办?承认错误,分析出为什么出错,把这个变成自己的经验——最关键是,你知道自己错在哪,没有内心的负罪感和未知的担心,而且这一经验成为你后续生存的一个成功积累。

基于以上两点,我形成自己的原则,该做什么,不该做什么,该承认什么,不该承认什么——现在依然有人把自己的错误推脱为是组织的错误,然后归结到其他人身上的情况发现。对此,我一点都不在意,做好自己,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即可。

3 )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

如果说我的网络传播学老师教会我理解事物,在房地产网站实习时的余总教会我看书去学习,那么秋叶教会我的便是独立思考。

我初识秋叶是因为他做的一个PPT《学会提问》。那个PPT真是做得赞,让我立马去买了一本《学会提问》的书,然后囫囵吞枣地看完了,然后开始不断看这类书。武大的vivian同学推荐我看《批判思维》,我在网上认识的许多人也提供了许多参考范例——不得不称赞,投身互联网是改变我许多的大事,也让我学会“开放、分享”的理念。

很多人不愿意花时间去看书,也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——这一点我曾经理解,但现在我理解不了。一个人如何不好奇自己如何成长,不去探求答案,每天不知所然地活着,那种生活的意义便是随遇而安——我更愿意解释为懒惰。

勤快点,有好处——毕竟,人是会思考的芦苇,重点在于思考的力量,而非芦苇的脆弱。

承认错误,习惯的力量

人是存在弱点和偏见的。正是如此,很多人的习惯改不回来,抱怨自己努力去和情绪大脑抗争了,最后胜利一两次,还是败下阵来。

这种自制力,其实很难得。我自己平时也做不到。比如我去年说要学习吉他,并且试图把学习日记发到微博上,让别人监督我,结果也是不了了之。虽然外因(工作太繁重)是主要原因,但别人问起这个事情来的时候,我还是承认,自己失败了。但另一件事情让我欣喜,我学习编程的事情开始形成了习惯,我看书看电影的习惯也已经养成——业余时间我也慢慢制定自己的目标,一步一步去实行。这也让我意识到另一个事情:我对于自我的认知要加上一条,我是一个有信念有自制力的人!我想做的事情一定可以坚持。

或许有人会问,什么样的习惯才是好习惯?很简单,不要让自己屈服于情绪大脑。我知道这样做很辛苦,因为我也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,甚至现在还是会被情绪把控,但多读点心理学的书,了解大脑和自己,会让人安心,也会改变情绪化的一面。

除此之外,每个人都应该有目标。我成为产品经理学到最深刻的一课就是:每个决策都要有目标。

要有目标,前提便是先认识自我。在这基础上的目标才是合理的。我作为一个新闻学生想要投身互联网,来到腾讯做产品经理,大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我能力多强,而是我找到了目标,用对了劲。

在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一书中,Stephen·R·Covey第一章就提到了“重新探索自我”,当我看到时,真的是心有所触。

承认错误不难,更难地在于吸取教训

人的大脑是基于反射机制,即很多时候下意识的行为都是与生俱来,或者是经验使然。

虽然《黑天鹅》的作者塔勒布对此不是很赞同(我也开始承认经验主义的谬误了),但大部分时候这种机制还是进化中最有效,也是最稳妥的方法。

马云说过一句话:很多人晚上想想千条路,白天依然走老路。这就是执行力的问题。

改错其实也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——首先是内心承认并且学习,然后是大脑强制建立了这种神经回路,要求人去执行。

任何强制的东西,人都不喜欢(我也不喜欢),也很痛苦,但不得不这样做。不然,情绪大脑可能又随时把控了你,这一切岂不是浪费了?

承认错误有多难?不难,内心承认-认识自我-分析原因-积累经验-立马执行,这是一个封闭的过程,少了一环都不行。其中最重要的是,每个人都要学会用理性大脑去分析,学会批判性思维,从对立面看问题。

这就是我看《暗时间》的感触,分享给各位。

Posted in: 心理学, 我的生活, 读书 Tagged: 刘未鹏, 心理学, 情绪大脑, 批判性思维

About Me

胡澈

目前供职于国内互联网公司Tencent,热爱新媒体、互联网。亦有情调写写书评。

E-mail:huchao.allow#gmail.com

《缔造企鹅:产品经理是这样炼成的》发售

  • 去当当网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  • 去京东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  • 去亚马逊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常去的地儿:
  • 豆瓣
  • 知乎

社交产品设计,从0到1教你面试入腾讯

《社交产品设计》课程,共25个课时,¥300

梦想清单

想去的:

台湾 成都 泰国 柬埔寨 巴塞罗那 弗吉尼亚 斯坦福大学 伦敦 巴黎 京都 大阪 (排名不分先后,不求实现,但求机缘)

想做的:

改变生活的产品 改善生活的产品 每年看200部电影 每年看100本书 学摄影 了解音乐 学习日语

2015年目标:

  • startup= growth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长跑累计100公里
  • 一款亲手打磨的APP
  • 学会财务管理
  • 了解市场竞争策略
  • 看完50部电影
  • 看完3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提高英语水平

2014年目标:

  • 了解投资金融基础知识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Python。成为工作的工具
  • 一款亲手打磨的APP
  • 学会财务管理,保证财务健康度
  • 提高年投资回报率到20%
  • 看完100部电影
  • 看完5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每天一张instagram 照片
  • 泰国之行
  • 敦煌之行

2013年目标:

  • 游泳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Python。成为工作的工具
  • 学会做复杂的菜系和西餐
  • 看完200部电影
  • 看完10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每天一张instagram 照片
  • 编辑出版“博击俱乐部”的文章
  • 拍一部让自己觉得满意的视频微电影
  • 学会摄影,至少不会被吐槽
  • 编辑一张年度音乐专辑,送给朋友们
  • 泰国之行
  • 敦煌之行

CC协议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2.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功能

  • 登录
  • 项目feed
  • 评论feed
  • WordPress.org

Copyright © 2021 胡澈|用文科生思维理解世界.

Omega WordPress Theme by ThemeHa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