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  • 产品经理学习
  • 读书

胡澈|用文科生思维理解世界

只要你愿望够强烈,一切都会为你让步

创客

你还打算买3D打印概念股吗? ——《3D打印,从想象到现实》书评

2014 年 5 月 18 日 by 胡澈 Leave a Comment

前言:写作此文是2013年的时候,刚好收到编辑寄来的《3D打印》一书,快速读完写了此文。过了大半年看过来,发现3D打印的确好像周杰伦的那首歌:爱像一阵风,吹完它就走。

但该技术我是非常喜欢和欣赏的。从去年开始接触了许多小伙伴都开始使用3D打印实现DEMO建模,实现部分硬件产品的基础实现,在创客圈子中获得了比较广泛的应用。大家看到的是3D技术成型的好处,但我却觉得这是对于非geek而言的“显性好处”,真正的好处要普及,似乎还有好几年的发展。不过,我现在还抱着另一种比较乐观的想法,未来这项技术还没更普及的时候,就会被新技术干掉。

如果真是这样,我会很期待快点到来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堪称美国科技界先锋杂志的《连线》主编安德森投身到“3D打印”事业,并宣称“这是一项比互联网更大的事情”。3D打印可以干什么呢?打印玩具、汽车、甚至是一台新的3D打印机?更让人惊奇的是许多人开始研究3D打印如何运用到生物领域,比如打印一个心脏。

那么,3D打印可以打印一个地球吗?

3D打印并非是新兴技术

早在1980年就有人开发了“热溶解积压成形技术”,并在1990年商业化;而“3D打印”的术语,1995年的麻省理工学院已经提出。

3D打印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,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,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。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、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,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。

简单地说,这种技术让生产者更加关注产品设计,而不是生产过程。例如3D打印一辆汽车。首先需要一张设计图纸,然后导入3D打印机成型,打印成功之后就可以直接用了。

或许行业外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:真的这么简单吗?

3D打印的“三座大山”

虽然3D打印机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魔法盒子,什么东西丢进去都可以冒出一件惊奇的产品,这在《哈利波特》小说可以如此描述;但做工业化的产品,还是需要关注三个问题:产品设计图纸、打印物体大小、原材料限制。

正如作者在《3D打印》一书所言:“3D打印设计中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使人类设计师和计算机创造性地、无缝地协同工作……人类用书面和口头语言从语法少年宫分析、记录和思考现实,而设计软件是通过数字化形式描述物体,称之为‘几何描述’”。

简单地说,人可以通过语言去描述一件产品,例如这个汽车里面要有一个iPod接口;但计算机无法理解人类语言,需要设计师去定义这个接口的位置和功能。

传统的设计软件只需要支持到2D即可,即平面化设计。常用的PS等绘图设计软件虽然能画出美女效果,但很难去描绘美女的身材曲线;虽然有3DMAX这样的3D渲染软件,但又有一个问题:大部分肉眼所见的都是外部的设计,而内部结构该如何描绘?

这就是3D打印面临的第一个问题:缺乏可以有效地设计产品的软件。

不仅如此,3D打印机还面临另一个难题:它可以打印比自身更大的产品吗?

3月13号在SXSW大会上,奥斯汀的一家公司发布了一款Gigabot 3D打印机,号称可以打印 60cm 立方体大小的模型,比普通 3D 打印机的容量要高出 30 倍。

假如我们需要打印一台电脑,就需要一个比电脑还大的打印机;假如我们需要打印一台汽车,就需要比汽车还大的打印机——物理空间上的限制有待突破。

最关键的问题是:3D打印机是一体成型的,因此越复杂的产品需要越复杂的材料。举个例子:一块面包和一个鸡蛋,哪个结构更复杂?

许多人都开始憧憬生物打印可以实现断肢再生的未来——在此,我需要泼一盆冷水,人体器官的复杂度和材料的可用性目前还没有最好的解决方案。

3D打印与长尾经济

安德森不仅写过《创客》吹捧3D打印事业,也写过一本书叫《长尾理论》。

“长尾经济”可以理解为,主流产品之外有越来越多的小众产品,形成一个产品链的长尾,而在这些长尾的产品可以获得经济价值。

作者利普森和库曼认为,3D打印是满足长尾的利器。

3D打印的优点在于打印同一个产品的成本是不变的。而规模经济中大部分工厂生产都受“成本边缘递减”原则影响,即生产越多,边际成本越低。因此如果一个长尾产品在传统的规模经济思维下,成本会大大超过规模化生产的成本。3D打印则没有此类问题。

因此,从满足个性化产品的生产角度来看,3D打印非常契合长尾经济的运作方式。

但我始终对于3D打印的成本抱有怀疑。首先是设计的版权费用,其次3D打印的成本缺乏一个有效降低成本方法。假如3D打印机真正开始商用和允许家庭使用,会引发一个问题——3D打印机自身属于规模化的产品,还是3D打印产品呢?

在这个新闻漫天,却难以有效了解3D打印技术的时代,《3D打印》一书非常详尽地讲述了3D打印的发展、盈利方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机遇和困难,可以帮助大众扫盲。作者不仅畅谈新技术的使用,也意识到3D打印发展道路上有可能遇到许多问题。但不管如何,3D打印技术依然在发展,人们是否买单则取决于技术的应用程度——对大众而言,更关切的应该是对于生活的影响,正如标题所言:看完此文,你还打算买3D打印概念股吗?

Posted in: 新技术, 胡澈的blog, 读书 Tagged: 3D打印, 创客, 硬件创业

制造业与创新:人人都是产品经理

2012 年 9 月 24 日 by 胡澈 2 Comments

我本人来自一座制造业特别发达的城市——那里据称生产了全国90%的防盗门,60%的电动自行车,此外还有电钻、电锯等五金产品,也有剃须刀、吹风机等小家电——甚至还有生产汽车的公司。

从我记事到现在,这座城市陆陆续续出现了大量流动人口,他们主要来自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和四川,为这座城市的制造业输送了新鲜血液。然而从前几年开始,民工荒开始成为话题,接着是电荒,然后是资本贷款难——制造业起家的企业越来越无法承受这些外来的压力。在微薄的利润之下,作假、挤压上下游、生产劣质商品成为不得已的进化之路。

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,可以分析一下成本:

  • 原料及仓储
  • 基础设施费用(厂房等)
  • 交通运输
  • 生产折旧
  • 工资福利
  • 意外保险
  • 税收罚款
  • 营销推广
  • 其他

我在一两年前就想,大部分制造业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优势开始发展,迟早会被取代,如何更有效地保证产品的创新和价值?在“微笑曲线”中,研发和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利润,生产加工仅仅是利润链条中的最低一环——即便如此,企业主们还需要抵抗住人口红利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,同时油价和土地成本的抬高,银行越来越不好伺候,都隐隐地为传统的制造业埋下了隐患。

那么要如何解决呢?之前看到一篇《降级论》的文章,作者认为:一群在互联网混得惨兮兮的屌丝们,把自己降级去做传统行业,用互联网的方法去服务用户——“在一个不会练武的村子里,只要你会打两拳,你就是拳术最厉害的人;在一个没有服务意识、忽视产品质量的土地上,只要你用心做服务,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,你就会成为这块土地上最出色的商家;在一个没有现代管理意识,不懂网络、不懂微博、不懂用户体验、不懂口碑传播的粗犷社会里,你只需要把之前花在IT产品上的心思的10%拿过来用,就可以秒杀一切天朝对手。”(作者语)

我本人对此并不感冒。引起我兴趣的倒是——用服务来发展传统行业,尤其是制造业。这是一个趋势吗?正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做了一期专题《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》,围绕制造业进行了一番探讨。译言的童鞋们已经完整地翻译了此专题《制造业与创新》。

保罗•麦基里(Paul Markillie)说,随着制造业步入数字化时代,整个领域将焕然一新。而部分制造业将重返发达国家。经济学人的专题大意为:

1.制造业的价值始终占大部分的GDP百分比

2.制造业将要回归到发达国家(劳动力优势丧失,高科技降低生产成本)

3.材料开始出现创新,避免依赖传统资源(病毒电池)

4.新的制造工艺(3D打印技术)

在《第三次工业革命》中,杰里米•里夫金(Jeremy Rifkin)还提到了“分散合作”模式。

这恰好回答了我对于制造业的一些问题——从福特的流水生产开始,出现标准件制度之后,美国的创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,而大部分的制造业却始终在其他国家进行——iPhone为例,独有的unibody铝合金技术由台湾公司掌握并生产,8mm玻璃屏幕切割加工由中国进行,传感器来自韩国和日本(摘取自《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》书中)。大部分的制造业的创新始终没有深入到制造加工环节上来。这也就造成了人力问题,土地问题,成品率问题——人都是会犯错的,自然会影响质量。而有一种新的技术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,可以视为是突破式的创新。例如3D打印,着实让人着迷和充满想象力。(TED出了关于3D打印入门的视频)

3D打印技术在我看来,更像是一个“无人值守”的生产过程,而创造和产品模型都可以直接外包——通过这样的机器,每个人都可以DIY,生产符合自己个性的产品。在这一生产过程中,产品蓝图被分散了,生产过程最没有价值利润的过程被自动化了,而个性化的需求则满足了部分市场需求——乍看之下,相当美好。然而,真的可行吗?可以颠覆吗?

个性化是否意味着专业化?标准化是否意味着高效实用?我想要一个螺丝,没问题,直接打印一个。我想要一个三角形的螺丝,也可以直接打印——但如果我想要一台iPhone,可以打印吗?目前技术上的实现的确不能,但我个人认为一款产品的价值并不是在制造体现的,最后还是要归结到专业上来。每个人都可以生产一个自己想要的手机吗?不见得。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。

于我而言,3D打印机依然只是专业企业用来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——创意和服务才是未来制造业需要关注的。

在译言有一篇文章《互联网开创新工业革命》中说到“创客”的概念。

发展中的创客运动为制造业的再发动铺了条路,不是朝向旧时的拥有大批雇员的巨型工厂,而是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制造经济。这一经济的形成就更像是网络本身:自下而上,分布广泛,高度企业化。未来制造业的图景会是这样:一些聪明人依靠着网络联结和一个好的想法就能改变世界。

正如此文所示,目前技术要淘汰的是落后的生产力——在国内大部分中西部城市积极迎接富士康入驻的时候,看到这样的文章还是颇有感触。劳动密集型企业固然可以提高就业率,提升部分人的生活水平,但是生产关系依旧是旧的,资本家依然在榨取底层的劳动价值。富士康的跳楼门事件刚过去不久,人口红利即将失去,社会福利和劳动力价值应声而涨——制造业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,意味着失败。

正如前面所说,最后制造业会回归到美国等发达国家——因为制造业不再仅仅是依靠劳动力的行业——体验和服务,需求和创意都成为新的竞争点,而3D打印等技术则降低了门槛,谁都可以生产一个面向大众需求的产品。

一些疑问:

说来有趣,我一直是一个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价值的推崇者,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通过互联网进行软硬件的结合。虽然3D打印出现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,但工艺真的可以被机械化吗?为什么三星的手机工业设计不如苹果?为什么苹果偏爱玻璃和铝合金等材料?制造业会变成像互联网业界的“底层”概念吗?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满足“应用层”的功能需求?

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产品,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趋势(更好地抓住需求,更好地体验服务,软硬件结合的封闭体验),但一款面向用户的消费品不仅仅是满足其使用价值,还有审美价值等因素。是否有一些,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会变成犹如今日手工产品的奢侈品地位呢?未来的技术可以如何发展呢?还真有点拭目以待!

 

关于创客:

我个人对于创客非常着迷,在接下来几年或许会在家乡做一些类似的尝试,让制造业变得有趣。

PS.这样看来—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,这才真的要到来呢!

Posted in: 互联网产品, 产品经理学习 Tagged: 产品感触, 产品经理, 创客, 制造业, 用户价值, 用户体验, 第三次工业革命, 胡思乱想

About Me

胡澈

目前供职于国内互联网公司Tencent,热爱新媒体、互联网。亦有情调写写书评。

E-mail:huchao.allow#gmail.com

《缔造企鹅:产品经理是这样炼成的》发售

  • 去当当网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  • 去京东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  • 去亚马逊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常去的地儿:
  • 豆瓣
  • 知乎

社交产品设计,从0到1教你面试入腾讯

《社交产品设计》课程,共25个课时,¥300

梦想清单

想去的:

台湾 成都 泰国 柬埔寨 巴塞罗那 弗吉尼亚 斯坦福大学 伦敦 巴黎 京都 大阪 (排名不分先后,不求实现,但求机缘)

想做的:

改变生活的产品 改善生活的产品 每年看200部电影 每年看100本书 学摄影 了解音乐 学习日语

2015年目标:

  • startup= growth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长跑累计100公里
  • 一款亲手打磨的APP
  • 学会财务管理
  • 了解市场竞争策略
  • 看完50部电影
  • 看完3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提高英语水平

2014年目标:

  • 了解投资金融基础知识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Python。成为工作的工具
  • 一款亲手打磨的APP
  • 学会财务管理,保证财务健康度
  • 提高年投资回报率到20%
  • 看完100部电影
  • 看完5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每天一张instagram 照片
  • 泰国之行
  • 敦煌之行

2013年目标:

  • 游泳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Python。成为工作的工具
  • 学会做复杂的菜系和西餐
  • 看完200部电影
  • 看完10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每天一张instagram 照片
  • 编辑出版“博击俱乐部”的文章
  • 拍一部让自己觉得满意的视频微电影
  • 学会摄影,至少不会被吐槽
  • 编辑一张年度音乐专辑,送给朋友们
  • 泰国之行
  • 敦煌之行

CC协议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2.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功能

  • 登录
  • 项目feed
  • 评论feed
  • WordPress.org

Copyright © 2021 胡澈|用文科生思维理解世界.

Omega WordPress Theme by ThemeHa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