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  • 产品经理学习
  • 读书

胡澈|用文科生思维理解世界

只要你愿望够强烈,一切都会为你让步

用户体验

制造业与创新:人人都是产品经理

2012 年 9 月 24 日 by 胡澈 2 Comments

我本人来自一座制造业特别发达的城市——那里据称生产了全国90%的防盗门,60%的电动自行车,此外还有电钻、电锯等五金产品,也有剃须刀、吹风机等小家电——甚至还有生产汽车的公司。

从我记事到现在,这座城市陆陆续续出现了大量流动人口,他们主要来自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、云南和四川,为这座城市的制造业输送了新鲜血液。然而从前几年开始,民工荒开始成为话题,接着是电荒,然后是资本贷款难——制造业起家的企业越来越无法承受这些外来的压力。在微薄的利润之下,作假、挤压上下游、生产劣质商品成为不得已的进化之路。

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,可以分析一下成本:

  • 原料及仓储
  • 基础设施费用(厂房等)
  • 交通运输
  • 生产折旧
  • 工资福利
  • 意外保险
  • 税收罚款
  • 营销推广
  • 其他

我在一两年前就想,大部分制造业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优势开始发展,迟早会被取代,如何更有效地保证产品的创新和价值?在“微笑曲线”中,研发和品牌占据了大部分利润,生产加工仅仅是利润链条中的最低一环——即便如此,企业主们还需要抵抗住人口红利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压力,同时油价和土地成本的抬高,银行越来越不好伺候,都隐隐地为传统的制造业埋下了隐患。

那么要如何解决呢?之前看到一篇《降级论》的文章,作者认为:一群在互联网混得惨兮兮的屌丝们,把自己降级去做传统行业,用互联网的方法去服务用户——“在一个不会练武的村子里,只要你会打两拳,你就是拳术最厉害的人;在一个没有服务意识、忽视产品质量的土地上,只要你用心做服务,用最高的标准去要求自己,你就会成为这块土地上最出色的商家;在一个没有现代管理意识,不懂网络、不懂微博、不懂用户体验、不懂口碑传播的粗犷社会里,你只需要把之前花在IT产品上的心思的10%拿过来用,就可以秒杀一切天朝对手。”(作者语)

我本人对此并不感冒。引起我兴趣的倒是——用服务来发展传统行业,尤其是制造业。这是一个趋势吗?正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做了一期专题《A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》,围绕制造业进行了一番探讨。译言的童鞋们已经完整地翻译了此专题《制造业与创新》。

保罗•麦基里(Paul Markillie)说,随着制造业步入数字化时代,整个领域将焕然一新。而部分制造业将重返发达国家。经济学人的专题大意为:

1.制造业的价值始终占大部分的GDP百分比

2.制造业将要回归到发达国家(劳动力优势丧失,高科技降低生产成本)

3.材料开始出现创新,避免依赖传统资源(病毒电池)

4.新的制造工艺(3D打印技术)

在《第三次工业革命》中,杰里米•里夫金(Jeremy Rifkin)还提到了“分散合作”模式。

这恰好回答了我对于制造业的一些问题——从福特的流水生产开始,出现标准件制度之后,美国的创新一直走在世界前列,而大部分的制造业却始终在其他国家进行——iPhone为例,独有的unibody铝合金技术由台湾公司掌握并生产,8mm玻璃屏幕切割加工由中国进行,传感器来自韩国和日本(摘取自《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》书中)。大部分的制造业的创新始终没有深入到制造加工环节上来。这也就造成了人力问题,土地问题,成品率问题——人都是会犯错的,自然会影响质量。而有一种新的技术可以避免这样的问题,可以视为是突破式的创新。例如3D打印,着实让人着迷和充满想象力。(TED出了关于3D打印入门的视频)

3D打印技术在我看来,更像是一个“无人值守”的生产过程,而创造和产品模型都可以直接外包——通过这样的机器,每个人都可以DIY,生产符合自己个性的产品。在这一生产过程中,产品蓝图被分散了,生产过程最没有价值利润的过程被自动化了,而个性化的需求则满足了部分市场需求——乍看之下,相当美好。然而,真的可行吗?可以颠覆吗?

个性化是否意味着专业化?标准化是否意味着高效实用?我想要一个螺丝,没问题,直接打印一个。我想要一个三角形的螺丝,也可以直接打印——但如果我想要一台iPhone,可以打印吗?目前技术上的实现的确不能,但我个人认为一款产品的价值并不是在制造体现的,最后还是要归结到专业上来。每个人都可以生产一个自己想要的手机吗?不见得。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。

于我而言,3D打印机依然只是专业企业用来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——创意和服务才是未来制造业需要关注的。

在译言有一篇文章《互联网开创新工业革命》中说到“创客”的概念。

发展中的创客运动为制造业的再发动铺了条路,不是朝向旧时的拥有大批雇员的巨型工厂,而是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制造经济。这一经济的形成就更像是网络本身:自下而上,分布广泛,高度企业化。未来制造业的图景会是这样:一些聪明人依靠着网络联结和一个好的想法就能改变世界。

正如此文所示,目前技术要淘汰的是落后的生产力——在国内大部分中西部城市积极迎接富士康入驻的时候,看到这样的文章还是颇有感触。劳动密集型企业固然可以提高就业率,提升部分人的生活水平,但是生产关系依旧是旧的,资本家依然在榨取底层的劳动价值。富士康的跳楼门事件刚过去不久,人口红利即将失去,社会福利和劳动力价值应声而涨——制造业在不断转移的过程中,意味着失败。

正如前面所说,最后制造业会回归到美国等发达国家——因为制造业不再仅仅是依靠劳动力的行业——体验和服务,需求和创意都成为新的竞争点,而3D打印等技术则降低了门槛,谁都可以生产一个面向大众需求的产品。

一些疑问:

说来有趣,我一直是一个产品满足用户需求价值的推崇者,一直在思考如何有效地通过互联网进行软硬件的结合。虽然3D打印出现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,但工艺真的可以被机械化吗?为什么三星的手机工业设计不如苹果?为什么苹果偏爱玻璃和铝合金等材料?制造业会变成像互联网业界的“底层”概念吗?而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满足“应用层”的功能需求?

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产品,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趋势(更好地抓住需求,更好地体验服务,软硬件结合的封闭体验),但一款面向用户的消费品不仅仅是满足其使用价值,还有审美价值等因素。是否有一些,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会变成犹如今日手工产品的奢侈品地位呢?未来的技术可以如何发展呢?还真有点拭目以待!

 

关于创客:

我个人对于创客非常着迷,在接下来几年或许会在家乡做一些类似的尝试,让制造业变得有趣。

PS.这样看来—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,这才真的要到来呢!

Posted in: 互联网产品, 产品经理学习 Tagged: 产品感触, 产品经理, 创客, 制造业, 用户价值, 用户体验, 第三次工业革命, 胡思乱想

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

2012 年 8 月 29 日 by 胡澈 Leave a Comment

前几天看到一篇关于360搜索之争的文章《你没看懂的360搜索》,作者辛建军在开篇写了这样一段:

“以用户价值来消减对手的商业价值,360屡试不爽。”

我解读这句话大意即360在拥有了客户端的优势之后,不断拉低行业底线,像个卫道士一样,鞭打着行业老大们。通过获得了用户,转而间接通过资本施加压力。腾讯感受到过,现在百度也感受到了。

这一招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感觉。网易科技的专栏作家郭建龙称之为“360的寄生战略”。

看看360是如何做了一箭多雕的事儿:

对百度来说:

  • 去除广告,给了百度(依靠广告盈利)产品层的压力;
  • 用户增长,给了产品运营的压力(搜索引擎的用户粘性本身就差);
  • 股价下跌,网络概念股本身就不稳定;

对360来说:

  • 营收渠道稳固,浏览器等产品的营收并不受影响;
  • 价值转移,收拢用户之后可以嫁接用户价值到其他产品;
  • 刺激股价,刚上市的360急着拉股价(包括做手机也是);

这就是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一个鸿沟。

需要用户价值,还是更需要商业价值?

今早看到一些朋友在谈论,为什么搜索引擎做得这么差,没有人想到去改进一下用户体验,而是在商业上斗来斗去。

我对此的回答是:

1.用户体验如何评判,如何量化,转化率是多少?

2.对于用户粘性差的产品,做用户体验的成本和回报率是多少?

soso的前副总裁吴军先生在离开公司后接受媒体采访说了这样的问题:

  • “按照吴军的总结,非搜索公司进入搜索领域时存在基因缺失,且大多都过于贪求面上的市场份额,并找一些无用的流量来充数。他进一步指出,搜索行业的后来者很难从境界上实现超越,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搜索服务,“很难想象灵机一动就能成功”。
  • 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,在非搜索公司进入搜索领域时,大多都过于贪求面上的市场份额,并且找一些无用的流量来充数,比如bing把使用office和windows的帮助以作为搜索,计入流量,这用我们的话讲,就是强拉来的流量,而非用户喜欢,自己使用产生的,时间一长用户就烦了,会有副作用。
  • 三年前腾讯找我做搜索时我就指出,百度的搜索虽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,但是足够好了(Good Enough)。在这种情况下,不需要再塞给用户一个新的类似的产品,除非新的搜索产品能够给用户以前没有的好处。因此,当时我并不建议腾讯做搜索。”

一个是基因问题,一个就是吴军先生说的“百度已经做得足够好”。

在勉强可以使用的情况下,是否要追求用户价值,继续深入技术产品创新?这感觉更像一场中药与西药的辩论赛:治标还是治本?

 治标还是治本?

用户价值如何和商业价值取舍?正好今早@魏武挥 魏老大写了一篇文:《10分的努力和5分的获得》:

“《浪潮之巅》的作者吴军在他的书中就提到了类似的用户成本:迁移成本。比如说,我现在能够架设一种搜索服务,它比百度在搜索结果上更精准10%——这是很有价值的事,但却不是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事。为了这个10%的提升,用户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来迁移,这个努力不是钱不钱的问题,而是习惯。吴军称之为“好一点”的服务,但这种服务,商业成功机会很小。”

很清晰地可以看到,拥有好的用户体验,产品所获得的商业价值不一定大,而做一些小修小补可能更有价值。所以从某种意义拉看,360通过某种取巧的方式去讨好用户是一种产品的思路。

当然,我本人并不是推崇这样的价值转化。毕竟,一款产品还是需要功能驱动,需要满足用户价值为第一要务,但是在一个已经落后的市场,该如何去做?

用户价值与商业价值的鸿沟

我认为,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转化率太低是最主要的问题。其次,一款产品的目标需要确定。

目前在国内市场,互联网产品赢利模式有两种基本的模式:现金流量和用户流量。

前者主要是电商和增值服务,后者则是大部分产品选择的一个出路:通过占据一部分用户,产生粘性,获得广告或其他收益。

如果是一款面向用户的产品,必须保证基本的用户价值——但是如果产品本身是一个追随者的身份,没有突破性的用户价值很难有效地转化成为商业价值。正如上文说的,good enough。

如果从商业价值角度出发,很多情况下会损害用户利益(google当年不愿意做广告,百度的竞价排名一直为人诟病。)360正是看到这一点,紧紧进攻百度的收入命根。

正是这样的现状,互联网产品衡量两种价值的时候,不得不做一些不完美的事情。

然而,也可以认为正是有这些不完美,才有更多的产品获得了一个机会。归根结底,注重用户价值才是产品的王道。

虽然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真的很难取舍,但无论是创业公司,还是大公司都难免要考虑回报的速度。在这一点,颇为喜欢google,真正为了改变人类的生活而创造产品(Google Glass  | Google 自驾汽车)。

anyway,我一直坚信,立足用户价值的产品,会被市场认可。

以上观点仅仅是个人意见,并不代表任何组织。

 

Posted in: 互联网产品 Tagged: 360, 产品, 产品感触, 产品经理, 商业价值, 用户价值, 用户体验, 百度

About Me

胡澈

目前供职于国内互联网公司Tencent,热爱新媒体、互联网。亦有情调写写书评。

E-mail:huchao.allow#gmail.com

《缔造企鹅:产品经理是这样炼成的》发售

  • 去当当网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  • 去京东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  • 去亚马逊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常去的地儿:
  • 豆瓣
  • 知乎

社交产品设计,从0到1教你面试入腾讯

《社交产品设计》课程,共25个课时,¥300

梦想清单

想去的:

台湾 成都 泰国 柬埔寨 巴塞罗那 弗吉尼亚 斯坦福大学 伦敦 巴黎 京都 大阪 (排名不分先后,不求实现,但求机缘)

想做的:

改变生活的产品 改善生活的产品 每年看200部电影 每年看100本书 学摄影 了解音乐 学习日语

2015年目标:

  • startup= growth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长跑累计100公里
  • 一款亲手打磨的APP
  • 学会财务管理
  • 了解市场竞争策略
  • 看完50部电影
  • 看完3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提高英语水平

2014年目标:

  • 了解投资金融基础知识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Python。成为工作的工具
  • 一款亲手打磨的APP
  • 学会财务管理,保证财务健康度
  • 提高年投资回报率到20%
  • 看完100部电影
  • 看完5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每天一张instagram 照片
  • 泰国之行
  • 敦煌之行

2013年目标:

  • 游泳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Python。成为工作的工具
  • 学会做复杂的菜系和西餐
  • 看完200部电影
  • 看完10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每天一张instagram 照片
  • 编辑出版“博击俱乐部”的文章
  • 拍一部让自己觉得满意的视频微电影
  • 学会摄影,至少不会被吐槽
  • 编辑一张年度音乐专辑,送给朋友们
  • 泰国之行
  • 敦煌之行

CC协议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2.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功能

  • 登录
  • 项目feed
  • 评论feed
  • WordPress.org

Copyright © 2021 胡澈|用文科生思维理解世界.

Omega WordPress Theme by ThemeHal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