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  • 产品经理学习
  • 读书

胡澈|用文科生思维理解世界

只要你愿望够强烈,一切都会为你让步

读书笔记

读《奇特的一生》

2014 年 4 月 29 日 by 胡澈 3 Comments

在我所从事的互联网行业,时常出现一夜暴富的情况。比如一家默默无闻闷声赚钱的公司突然上市了,于是引来媒体发些马后炮的文章:探寻xx公司背后的故事。而一些始终挣扎在生死线上,不赚钱甚至是还在亏钱的公司,则少了许多关注。他们的故事或许更值得讲述,但对于媒体来说,没有新闻点,没有意义——这是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,谁有时间去关注那些名字都念不出来的公司呢?毕竟失败的案例总是数不胜数,而拔尖脱颖而出的成功案例更有传播价值。

但有一个叫做豆瓣的公司很有趣,每年都有媒体愿意把这个网站当成话题炒一次冷饭,他们不变的主题是:豆瓣,一家慢公司。作者最喜欢猜测的则是:豆瓣什么时候上市。而《南方周末》最新一篇又开始讲述豆瓣的文章,取了个有趣的标题《豆瓣,一个“乌托邦”怎么赚钱》。

柳比歇夫则是出版史上一个有趣的案例。按照作者格拉宁的描述,柳比歇夫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,他一生单调而重复,虽然对科学有所贡献,然实在不足以得到大肆宣传。他的个人事迹之所以为人所知,反而是格拉宁写作了《奇特的一生》。这本有点絮叨,缺乏情节推动的书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在中国出版,印刷量超过14万册,绝对的畅销书。如今2013年出了新版本之后,发现依然有人对此书感兴趣——如果需要写一篇报道,标题可以叫做《柳比歇夫奇特又平淡的一生》,或者《奇特的一生,絮絮叨叨的故事如何变成畅销书》。

无论是豆瓣,还是《奇特的一生》中描述的柳比歇夫,他们为人所知,并非是因为他们是各自行业和领域的佼佼者,而是因为他们都对于自己的发展精益求精,平稳地发展。豆瓣可以多年都保持自己的节奏,一直在尝试;而柳比歇夫则仔细地按照自己的时间规划法计划生活,不亦乐乎。

套用一句心灵鸡汤:认真生活的人最可爱。《奇特的一生》讲述的就是一个认真生活的人的故事,简单而直接。柳比歇夫是一个无法用标签定义的人,因为他涉及的领域太多,做出的科研成果也让人惊讶,但他一生平平淡淡,偶尔的一次意外是孩子死去带来的丧子之痛,其他时间都在和一个小册子打交道,而册子上的内容像一串密码:

  • 1964年4月7日,分类昆虫学——3小时15分。
  • 鉴定黛蛾——20分(1.0).
  • 附加工作:给斯拉瓦写信——2小时45分(0.5).
  • 社会工作——植物保护小组开会——2小时25分。
  • 休息:给伊戈尔写信——10分。
  • ……

如果这个故事仅仅是这样,就不构成“奇特”二字。这个册子记录的是柳比歇夫大半人生的时间开销,这个称之为“时间统计法”的行为坚持了56年;更让人惊讶的是,柳比歇夫事无巨细都记录其中,几乎没有欠缺。如果还不觉得奇特,请各位读者想一想上周发生的所有事情,然后看看你是否还能记得自己花在工作上究竟有多少时间?

柳比歇夫就好像一个细胞切片,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放到显微镜下,让所有人得以查看:这就是我过得快乐而充实的一生。

相比之下,身边许多人在抱怨自己的人生不够快乐,充满了空虚和寂寞,甚至在SNS上写下这样忧伤的名句:人生的意义就是孤独与寂寞、痛苦与快乐交替。不仅如此,这群人都容易患上另一种现代病症:拖延症。这种流行病传播之快得让人发指,一下子把人生的痛苦都勾勒了出来。

但柳比歇夫天然免疫,他认认真真地记录每天的时间耗费,及时反馈和调整,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生活——这种认真有点冷酷,让人觉得可怕:怎么可能有人打败了惰性?但通读全书,反而多了一些羡慕。柳比歇夫是幸福的,一辈子都投入到热爱的科研事业上,把一团糟的生活过得简单而直接,即便生活有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,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习惯,就算是战争也可以泰然处之,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。

我不想谈论太多关于“时间管理”和“自我管理”的问题,也不想成为柳比歇夫这样的人,但这个故事引发我对于人生的思考:每一秒、每一分、每一年,甚至每一个生命如果放到宇宙历史来看,都是稍纵即逝,而人作为有思想的生物,试图在这个宇宙历史上寻求一种意义,似乎有点自寻痛苦。正如寻求长生不老的帝皇和无法死去的吸血鬼,都不完美。人生似乎无法用一个广度去衡量。

正如大部分时间管理者,希望把每天的时间都进行管理,目的究竟是什么?做出更多事情,或者是获得一种满足感?我觉得都不是。我觉得他们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享受人生——正如柳比歇夫,用自己独特的时间统计法在享受人生:虽然他对时间斤斤计较,但他并不刻苦,每天甚至要睡满8个小时。

但他过的安心。现代社会不仅容易感染拖延症,还有焦虑症。空虚和寂寞带来的后果就是焦虑,而焦虑的状态常常发生在拖延症发作的时候。人们总会说,明明没做什么事情,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。柳比歇夫则不同,他的淡定是因为他有着缜密的规划和可查询分析的日志记录,甚至他最后可以凭感觉知晓时间的流逝,准确度之高让人惊讶——他是真正可以感受到时间流逝的人,是时间的朋友;而焦虑的我们往往是时间的奴隶,被时间流逝所困扰。

不过,随着信息量爆发式增长,人们慢慢学会了一心多用。当我写作本文时,不仅瞄了瞄邮箱,听了听歌,还发了会儿呆,而时间已经偷偷溜走。现在不缺的是各种吸引注意力的事情,而少了像柳比歇夫这样的专注。《奇特的一生》大概是治疗焦虑和拖延症的偏方,但正如格拉宁在全书最后所说:如何做得更快、更多、更好,这只是时间统计法的附加价值,关键是人希望从生活中得到什么。

Posted in: 自我管理, 读书 Tagged: 奇特的一生, 时间管理, 读书笔记

About Me

胡澈

目前供职于国内互联网公司Tencent,热爱新媒体、互联网。亦有情调写写书评。

E-mail:huchao.allow#gmail.com

《缔造企鹅:产品经理是这样炼成的》发售

  • 去当当网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  • 去京东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  • 去亚马逊购买《缔造企鹅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常去的地儿:
  • 豆瓣
  • 知乎

社交产品设计,从0到1教你面试入腾讯

《社交产品设计》课程,共25个课时,¥300

梦想清单

想去的:

台湾 成都 泰国 柬埔寨 巴塞罗那 弗吉尼亚 斯坦福大学 伦敦 巴黎 京都 大阪 (排名不分先后,不求实现,但求机缘)

想做的:

改变生活的产品 改善生活的产品 每年看200部电影 每年看100本书 学摄影 了解音乐 学习日语

2015年目标:

  • startup= growth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长跑累计100公里
  • 一款亲手打磨的APP
  • 学会财务管理
  • 了解市场竞争策略
  • 看完50部电影
  • 看完3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提高英语水平

2014年目标:

  • 了解投资金融基础知识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Python。成为工作的工具
  • 一款亲手打磨的APP
  • 学会财务管理,保证财务健康度
  • 提高年投资回报率到20%
  • 看完100部电影
  • 看完5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每天一张instagram 照片
  • 泰国之行
  • 敦煌之行

2013年目标:

  • 游泳
  • 吉他,弹奏曲子
  • Python。成为工作的工具
  • 学会做复杂的菜系和西餐
  • 看完200部电影
  • 看完100本书
  • 坚持写博客
  • 体重达到65Kg
  • 每天一张instagram 照片
  • 编辑出版“博击俱乐部”的文章
  • 拍一部让自己觉得满意的视频微电影
  • 学会摄影,至少不会被吐槽
  • 编辑一张年度音乐专辑,送给朋友们
  • 泰国之行
  • 敦煌之行

CC协议

知识共享许可协议
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2.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。

功能

  • 登录
  • 项目feed
  • 评论feed
  • WordPress.org

Copyright © 2021 胡澈|用文科生思维理解世界.

Omega WordPress Theme by ThemeHall